目录

假精致

目录

前阵子某东的一条广告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土味的内容传达出来的消费观清奇无比。大致内容是一位农民工男子带着母亲乘坐飞机,因为母亲感到身体不适希望空姐可以帮她换座位或者开窗,这行为遭到了前座乘客的鄙视,后排的大哥看不过去,于是说升舱的钱我来出,然后很自然的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然后借下了十五万,随后还解释说万元日息最低1.9元,还没有一瓶矿泉水贵。看完感觉很懵逼,这条广告策划是什么逻辑?不是说好这钱你来出吗?怎么变相让我背上了负债?先不说这样的操作这位大哥会受到什么法律责任,鼓励借贷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更何况万元日息1.9元相当于年利率6.9%是很高的好吧。

之前另一个平台因为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就遭到网友吐槽,想不到这个更过分。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巨头,给消费者灌输扭曲的消费价值观这样合适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我出国以后),这类鼓励超前消费的广告不断的轰炸和洗脑现在年轻人。什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生活不能没有仪式感。”不管钱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只有消费了,我们才是优雅的小资青年。(那再往后发展是不是要呼吁大家抢银行或者卖肾了呢?)不借钱就过的不精致,活的很乏味,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理防线慢慢被攻破,会麻木,从而觉得这类现象没什么问题,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反观我们生活中这种超前消费的现象很普遍,月薪3000+,花呗月支出10000+的人大有人在。之前跟朋友聊过她的一个朋友。因为彼此很熟悉,对对方家庭情况也比较了解,如果只看她的朋友圈,我都怀疑这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隐形富豪,每天吃很精致的下午茶点,满屋子的LV盒子,鞋子除了椰子,Jimmy Choo其他我也不认识。用的化妆品更是我看不懂的品牌,只知道很贵。然后我忍不住问了我朋友,她家里如果没钱是怎么支撑这么精致的生活的呢?我朋友转述说:“信用卡花呗都有钱,每天下班这么辛苦,当然要对自己好一点。”我记得之前有人疯抢限量版椰子打起来,这种事也不好过多评价。他们赢得了朋友圈的精致,也失去了现实中的体面

从心理学角度,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因为限量可以刺激人的稀缺性冲动,看到大家都在买刺激了人的从众心理,买到之后刺激了人对生活的重获控制感。这样的消费其实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得到之后心里上的快感。这些原因都会让我们控制不住自己,比起账单上那一行冰冷无感的数字,朋友圈的点赞和别人羡慕的眼神才是真的香。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年轻人朋友圈和现实的双面人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假精致的外表掩盖不了背后的一地鸡毛,面对行用卡的高额透支,谁也无法帮他们买单。你可以说每个人追求不一样,也可以说活在当下。我只能说这是资本家最愿意听到的理由。资本家从来不在乎你的收入有多低,不在乎你的信用卡会不会逾期,只在乎你有多大的购买力。在他们眼里你只不过就是给他们送钱的机器,你透支着你的身体、你的健康、你的人生、甚至你自己本身,从而交换到的只是他们用话术包装出来的所谓的精致罢了。而这也只是你自己心里YY出来的精致。

我们透支明天的额度来满足自己今天的虚荣,真的可以带来精致的生活吗?消费水平高能否和精致划上等号呢?有学者指出,文化比收入更能体现阶层的差异。我们对社交、尊严、自我实现的希求,归根结底是对阶层文化的需求。这或许比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更为重要。被假精致掏空自己、祸及家庭、透支未来,事实上是对身份阶层的刻板印象,是对消费的错误认知。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吴昕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去重塑一位不懂化妆的女医生,这个女生今年34岁,在德国学习了七八年获得了神经信息博士学位。至于化妆,这位女生一点都不懂。当吴昕提到bb霜、气垫时,她竟然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她甚至在过去的34年里没有过口红。吴昕感到十分震惊,当她看到女医生家里更是无比简单时,忍不住脱口而出:这是个女孩子的家吗?或许吴昕作为明星,她的精致是众所周知的,二者反差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这位女医生确实不像吴昕可以清楚的区分出各种口红、气垫和bb霜,但是女医生研究的神经信息学也是吴昕这辈子无法理解的高级领域。一天之内可以打扮成吴昕,但是一天之内无法成为一名女医生。再放眼看那些商业大佬,平时也很少穿戴那些名贵的奢侈品。我们原以为富人会更懂得如何精致,因为他们有时间有金钱。但是他们心里的精致可能跟我们所理解的不一样。

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其次是平和的,而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所以这就很好的解开了假精致的伪装。那些不断用奢侈品粉饰自己的人,活在了朋友圈和别人的看法里。这就是脱离自身的,而且也充满了不安和痛苦。

说了这么多论述,整点大白话来唠唠。消费追溯到本质其实是物品交换。(小明代表普通年轻人,小红代表资本家,小蓝代表有钱阶层人士)小明用三袋米换小红一头牛。双方达成共识且其乐融融。渐渐的,小红学到了资本的理论,想用一头牛换十代大米,但是小明也不是傻子,怎么样才能换到呢?于是小红给牛身上画了点印记,标称是吃的最好的饲料的安格斯超级无敌牛。因为这个社会不只有小明还有其他人,小蓝认为区区十代米于是跟小红换来了一头安格斯超级无敌牛。这时众人向小蓝投向了羡慕的目光。请注意,小蓝花了十代米不仅收获了一头牛还收获了众人羡慕的目光和自己虚荣心的满足。此时小明也非常羡慕小蓝,但是十代米对于小明来说价值远远大于小蓝。(你可以理解为小明是自己弯腰插秧种地收麦子,而小蓝用拖拉机,所以小明本身比小蓝的财富要小太多了)。所以我们在购买物品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财力进行估量。奢侈品本身就是面向有钱人和二傻子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是穷鬼。我想说的是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你本没有财富积累,你现在所穿所用的都是从家人身上出的而不是自己的收入。

每次翻朋友圈,总能看到那么几个(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女生,每天都在晒自己的自拍,买了好多爱马仕包,要么头等舱飞去旅行,有的晒了自己的账单,几个月花了十万多刀。反观再看看她们的年龄,很难想象是哪个公司哪个岗位可以有这么多钱,而且这么闲,每天都悠哉的吃着下午茶和晚上丰富的夜生活。如果不是有一个非常有钱的爹那就是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干爹亦或者所谓的男朋友。因为我认识的周围有钱的朋友们要么加班很累的在写代码,要么在苦逼熬夜的赶论文,要么看着数据大盘,要么创业来回奔波每天只能睡两小时。那些天天过着假精致的朋友,我有一次问她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没在工作,自己炒股炒币赚钱,然而稍微往深问那么一点点,竟然连K线图都不知道,如果炒股可以这么容易轻松的话,那么大家都不是傻子,肯定立马辞职去炒。肯定有人反驳说这些都是打工人,怎么能比呢,那么我想说我有一位朋友,好几年前就已经财务自由,资产上多少亿,在北上广随便买房都无压力的那种。但是跟我们一起出来吃饭依旧会选择普通小店吃包子,穿一身northface风衣,头发凌乱。他依旧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人很聪明也很nice,乐于给他人解答问题。毕业之后去了加州的一个医疗机构做计算机安全。年薪50万美元让很多人很羡慕,但是对于他来说也只是找一个活干罢了,他说现在自己的目标不看重钱而是看重当下做的事情的本身有没有意义和价值。我认为真正的精致是由内而外的快乐和自信,漫步在校园里捧着书本在阳光下带着灿烂笑容的女生可以是精致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投出最后一击绝杀三分呐喊的男生可以是精致的。